確保鍍鋅風管吊裝過程中的安全,需從前期準備、人員防護、設備管控、操作規范、環境適配、應急保障六個維度全程把控,消除潛在風險,具體措施如下:
一、前期準備:筑牢安全基礎,消除源頭隱患
荷載準確核算,杜絕超載風險
提前計算風管總重量(含風管本體、保溫層、附件),結合單段吊裝長度,明確每段風管的實際荷載。
吊裝工具(手拉葫蘆、鋼絲繩、卡環、吊桿等)的額定荷載必須大于風管實際重量的 1.2 倍(預留安全余量),嚴禁 “小馬拉大車”。
復雜風管(如大尺寸、異形段)需單獨核算重心位置,確保吊點對稱分布在重心兩側,避免吊裝時失衡。
吊具與設備全面檢查
鋼絲繩:檢查是否有斷絲(單股斷絲數>5% 或局部集中斷絲)、銹蝕、變形、打結,繩卡數量與間距符合規范(直徑≤19mm 時繩卡≥3 個,間距≥6 倍繩徑)。
卡環 / 吊鉤:無裂紋、變形,銷子靈活且鎖定可靠,嚴禁使用焊接修復的吊具。
手拉葫蘆 / 電動葫蘆:檢查鏈條是否卡頓、變形,制動裝置靈敏有效,齒輪箱無漏油,銘牌額定荷載清晰可辨。
測量工具(如水準儀、卷尺)校準無誤,避免因尺寸誤差導致吊裝定位偏差引發碰撞。
現場環境與承重確認
勘查吊裝區域樓板、梁體承重能力,對薄弱部位(如輕質樓板)提前加固(增設預埋鋼板、轉換層或臨時支撐),嚴禁將吊點固定在非承重結構(如輕質隔墻)上。
清理吊裝路徑障礙物(如腳手架、管線、雜物),確保風管起吊、平移、就位過程中無碰撞風險。
二、人員防護:強化個體安全,規范作業行為
高空作業全程防護
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(高空作業證、吊裝指揮證等),嚴禁無證操作或非專門人員參與。
高空作業(高度≥2m)時,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,且 **“高掛低用”**(安全帶固定點高于作業位置),同時佩戴安全帽、防滑鞋,袖口、褲腳收緊防卷入。
搭設穩固的操作平臺(如腳手架、移動升降車),平臺護欄高度≥1.2m,鋪板嚴密無探頭板;嚴禁攀爬風管、支架或利用吊具作為支撐。
人員協作與分工明確
設專人指揮吊裝(需經培訓合格),使用統一信號(如手勢、哨聲),確保指揮者與起吊、就位人員溝通無歧義。
吊裝時至少配備 “指揮 1 人 + 起吊操作 1 人 + 就位調整 2 人” 的協作小組,明確各自職責,禁止單人獨立操作大型風管吊裝。
三、吊裝操作:嚴守流程規范,控制動態風險
起吊前 “試吊” 與檢查
風管捆綁:采用專用吊裝帶(避免鋼絲繩直接接觸風管,防止劃傷鍍鋅層及打滑),捆綁點避開法蘭接口(防止變形),對稱纏繞且收緊,必要時加墊橡膠墊增大摩擦力。
試吊環節:緩慢起吊至風管離地 300-500mm 時暫停,檢查吊具受力是否均勻(無歪斜、異響)、風管是否平衡(無傾斜)、吊桿 / 支架連接是否牢固,確認無異常后再繼續起吊。
吊裝過程動態管控
起吊速度均勻緩慢,避免急起急停導致風管擺動;平移時保持風管水平,高度略高于障礙物(如梁、管線),防止碰撞。
風管就位前,下方及周邊嚴禁站人,操作人員在安全平臺上作業,用撬棍或專用工具調整位置,禁止用手直接推送風管。
長段風管(>10m)需分段吊裝,高空對接時設臨時支撐(如三腳架),待兩段風管法蘭連接牢固后再拆除臨時支撐,避免單段風管懸空受力。
四、環境與場地安全:規避外部干擾,強化防護隔離
作業區域隔離與警示
吊裝半徑范圍內(至少 5m)設置硬質警示圍欄,懸掛 “禁止入內”“正在吊裝” 等標識,安排專人值守,嚴禁無關人員、車輛進入。
風管臨時堆放時,底部墊穩(用方木或型鋼支架),堆放高度≤2 層,大尺寸風管單獨放置,防止傾倒;嚴禁在通道、樓梯口堆放。
惡劣天氣與特殊環境管控
露天作業時,遇5 級及以上大風、暴雨、大雪、濃霧等天氣,立即停止吊裝,已起吊的風管需落地固定,避免風荷載導致失衡。
夜間作業需保證照明充足(照度≥50lux),燈具遠離易燃物,電線架空敷設(避免碾壓);受限空間(如地下室)吊裝需檢測通風,防止缺氧或有害氣體聚集。
五、應急與收尾:預設保障措施,降低事故影響
應急預案與物資準備
提前制定吊裝事故應急預案(如吊具斷裂、風管墜落、人員高空墜落等),明確應急處置流程、責任人及聯絡方式。
作業現場配備急救箱(含止血帶、繃帶等)、滅火器、應急照明設備,高空作業點附近設置安全繩、緩降器等逃生工具。
收尾階段安全確認
風管就位固定后,立即用 U 型卡或抱箍將風管與支架鎖定,確認無滑動風險后再拆除吊具。
清理現場吊具、工具,分類存放(如鋼絲繩盤好、卡環歸庫),檢查是否有損壞需維修或報廢;臨時支撐、腳手架等按規范拆除,避免遺留安全隱患。
通過以上措施的閉環執行,可從 “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” 全要素控制風險,確保鍍鋅風管吊裝過程中人員無傷亡、設備無損壞、環境無干擾,實現安全作業目標。